黑陶,是济南人引以为豪的非遗瑰宝。黑陶,顾名思义,是采用渗碳工艺烧制的黑色陶器。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 文化遗产 ,其工艺在世界制陶史上独具特色。黑陶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1928年,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在济南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此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挖掘,并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考古学家将之命名为“ 龙山文化 ”,又因以黑陶为其主要特征,故又称“ 黑陶文化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其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加纯熟、精致、细腻,是原始陶器制作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被誉为“原始文化的瑰宝”。龙山黑陶作为日常生活和原始礼仪的载体,散发着神秘而诱人的魅力。

“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这就是龙山黑陶给人的立体观感。龙山黑陶还有“蛋壳黑陶”的别称,这是因为龙山文化黑陶分为细泥、泥质和夹砂3种,以细泥薄壁黑陶的制作水平最高,胎壁厚仅0.5到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就像蛋壳一样。

黑陶制作这一远古工艺,至汉代已基本消失。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几代艺人的不懈努力下,失传了的制陶工艺和烧制技术终被破解,黑陶重获新生。现代龙山黑陶制作工艺是在继承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泥质特点研究、创新而成。如今,造型丰富的龙山黑陶工艺品熠熠发光,享誉海内外。
